高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 第96章 第 96 章

第96章 第 96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说《打工人》这档节目, 这期开始要去养老医院直播了?

刺激啊!

想到自己以后老了,八成也要和养老医院、养老服务中心打交道,坚持不婚不育的九零、零零后们, 纷纷定好闹钟, 等着准点蹲守《打工人》在康养医院的首场直播。

这也是卫昇第一次踏进专业的高端养老医院, 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这里严格来说根本不像医院, 医疗服务只占据了整个项目很小的一部分,反倒是康复、康养、心理干预、文化娱乐之类的配套更多。

人才中心招募的这批社工预备役,几乎没有医学或者护理专业毕业的, 大家都是门外汉, 也不能指望人家过来培训几天,就变成神医什么的, 培训的内容, 主要还是陪诊、紧急救护、日常照顾这类的基础技能。

这时候就体现出邵平这样的男社工的好处了, 他力气大, 手长脚长, 遇到一些行动不便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要从床上挪到轮椅上, 或者搬运急救什么的,比一般的女人力气更大。

不过也有一点不好, 性格不够仔细,比如给老人喂饭,男人嘛,都是按照自己平时吃饭的速度, 一勺又一勺, 匀速投喂, 压根不管老人有没有咽下去——幸亏节目组用的是假人, 不然这会儿直播一开,别人该举报他们虐待老人了。

不像秦芳这样照顾过孩子的,会仔细观察老人嘴里的饭菜有没有咽下去,如果吞咽困难的话,还会先喂点汤或者白开水,辅助吞咽,同时放慢喂食速度。

这一段是金雁南最擅长的催泪环节,养老医院里的人生百态,看得观众们又是感动又是泪目。

原来,大家平时嘴上嚷嚷的“以后一起搭伙养老”,居然是真的!

讲真,能把家里老人安排到这种高端康养医院的,子女或者老人本身的经济条件,至少也是中产以上。别的不说,住在这里面,每个月的病房费、医疗费、康复理疗费,还有营养餐、陪护这些乱七八糟的加起来,一个月至少也要一万块钱,这还不算各种昂贵的药费呢。

但好处也是有的,子女要是太忙,没时间陪护生病的父母,送到医院里,这边吃喝拉撒伺候得比子女专业多了,唯一的缺点——寂寞,也被医院想办法解决了。

首场直播的下半段,跟着节目组的镜头,网友们可算是大开眼界,见识到了有钱人的养老生活。

那可真是足不出户,啥都满足啊!

牙齿不好?医院有专门的牙科门诊,遛个弯就能到。

闲着无聊?医院里有电影院、棋牌室、各种不定期的兴趣班,医院的住院区甚至还挖了一个池塘,提供垂钓服务……

观众们:“……”嫉妒使我面目狰狞!

这还没完呢,紧接着,医院负责接待的,就拿了一个平板电脑出来,划拉出一个定制服务页面,噼里啪啦报出来一堆有偿定制康养服务。

比如说“短途陪游”,适合腿脚利索、只是来医院这边做健康调养的老人,可以单独点一个陪护,也可以几个人“拼单”,找一个陪护做导游,在本地吃喝玩乐一整天。

又比如说“跨医院陪诊”,有些老人身上还有特殊病症,本医院没有特色科室,需要去本地其他医院治疗的,常规做法当然是直接把人送到这家医院。但,你要是嫌弃人家医院服务不好,也可以花钱,从本医院请自己熟悉的陪护全程陪同。

这里甚至还有“老年舞蹈团”、“老年话剧社”、“老年摄影社”这样的高端社群服务,听说他们医院每年都会有一些老人约好了时间,组团来这边康养几个月,一边调理身体,一边还能凑在一起玩儿,搞个话剧社,舞蹈队啥的,医院帮忙请老师,还可以请摄影师来拍照拍视频,玩得不要太开心哦~

“还是得努力赚钱啊!养老和活着,真不一样!”邵平嘀咕了两句。

站在他前面的卫昇听到他的感慨,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两下。

可不是?他们这一代早就看得清清楚楚!

什么养儿防老?儿子再亲,也没有卡里的余额靠谱。

没看到医院全力抢救的,都是退休工资很高、或者家产丰厚却还没留下遗嘱的老人吗?

那些没有退休工资,或者没有多少积蓄的,别说住这种高端养老医院了,公立医院都住不起好吗?

一场直播下来,算是揭开了养老这个产业的神秘面纱,高端康养医院的特色服务,让众多观众一边疯狂羡慕,一边盯着自己的银行卡余额默默流泪。

虽然不婚不育,日常开销少了很多,但为了老了以后能过得好一点,还是从现在开始,努力赚钱吧!

别人鸡娃,他们鸡自己!

……

几天后,社工技能培训班结业,邵平和秦芳顺利拿到结业证书,正式进入海棠苑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操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入职。

所以,之前卫昇他们录节目的时候,粉丝在网上帮他们辟谣吵架,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由各县区街道开办的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可能比不上收费高昂的私立康养医院,但用工规范,而且能用最低的成本,给住不起养老医院的普通家庭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

邵平和秦芳就这样成为了同事。

为了方便拍摄,节目组特意和街道打过招呼,把俩人都安排到了海棠苑街道。

不出意外的,秦芳选择了带孩子上班——不是她不想送孩子去托班,是交不起托班的费用。

她现在还没入职,就算入职,工资也要下个月再发,前夫每个月给的1600元抚养费,还不够房租和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秦芳不得不省吃俭用。

听说服务中心除了基本工资外,每个月是按照实际服务的次数发放绩效奖金的,秦芳一开始先接了两单,渐渐做熟了之后,她开始疯狂内卷,主动给自己加单——

早上送大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她会顺路去附近的菜市场,帮几个腿脚不便的老人采购一些生活物资和瓜果蔬菜,做这种单子和跑腿差不多,早上多送几家,跑腿费就能挣几十块钱。

上午八点半,服务中心开门,把小女儿送到儿童活动区,请值班的同事帮忙看着点,接下来一整个上午,她要去给两家的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拿药之类的。

忙到十一点半,回来接孩子,去社区食堂吃饭。社工每个月有三百元的饭卡补贴,小孩子吃得少,秦芳给小女儿拿了一碗鸡蛋羹,自己要了最便宜的八元套餐,一荤两素,分别是胡萝卜烧肉、雪菜肉丝和白菜炖豆腐。

吃完饭,中午秦芳可以带着孩子,在服务中心找个没人的房间休息一下,下午再重复上午的动作,继续服务另外两家。

按照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标准,像秦芳这么拼命,一天服务四家,一个月下来,光是绩效就能拿到七八千,再加上基本工资,月入过万妥妥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