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 第361章 私设僧兵?

第361章 私设僧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雇工是否立字据?”他忽地问了一句,“有无工钱?年收几何?”

“有,也无。”慈济回答得不快,“大的寺庙立纸、有工资,但那种寺不多,更多是包吃住,按季节给点斋钱。若年成好,一户能得十贯;若年成差……两贯就算慈悲。”

赵桓低低嗯了一声,语气无波无澜:“那你知道这叫啥?”

慈济看他一眼:“……请陛下明示。”

“叫庄头改装,佛门套壳。”赵桓说得平静,“百姓不是不认契,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不是佃户而是雇工了。契纸一收,名义一挂,身份便换了。这不是护生,是剥皮。”

他站起身来,往窗外那片寂静的竹林看了一眼,像是在透气。

“我前世在史书里见过这事。”他语气冷静,“江南失地之风,宋末最烈,后来一查,发现整个太湖流域最富的,不是皇亲国戚,不是士族门阀,而是……寺庙。”

李纲目光一震:“原来陛下早知?”

“不是早知,是早算着有这一天。”赵桓轻声一笑,“宗相扶我上来那日,我就知道,权力空出来的地方,一定有人填。”

“百姓苦得越久,他们就越愿意信佛;而你们这些庙堂中人,便越容易信自己,信得久了,就成了地主。”

“可你们忘了,佛祖不收田契,也不收租粮。”

慈济闻言,面色终是一变,拱手低头:“陛下……贫僧知错。”

赵桓轻轻摆摆手:“我说过,不是来查你,是让你帮我收这个口。”

“你们这些大寺,有的是田,有的是地,有的是人气,那好,从今日起,你们就负责把地登上册、把工开上帐、把粮分上人。”

“你们不是喜欢养人?那我给你名正言顺地养,赈济户口、乡中孤寡、逃荒流民,由你们庙来报、你们庙来喂,账交户部,一月一查。”

慈济一震:“陛下是要借我佛门,设乡赈?”

“不错。”赵桓顿了顿,笑意却渐冷,“你们既吃了这口饭,就别光想着落福报。”

“从今往后,佛门田契不得私藏,雇工需立白纸黑字,粟米出入需载于账。”

“你们能雇农,就得如朝廷雇卒,一份工,三分义,两分恩,还得有四分责任。”

“从今日起,佛门不再是藏身之地,而是庇人之所。你愿做这事,我保你百年香火;你若不愿……我就抄你庙,种田的那块地,我亲自种。”

慈济法师低着头,久久不语。

赵桓这句我亲自种,虽语气平和,落在他耳中却比佛钟还重。

屋外的风又吹了一阵,茶凉了半盏,他才轻声道:“……陛下所言,贫僧铭记。但陛下与李相若真要彻底清账,恐怕还得听我多说一句。”

他抬起头,语气带着几分踌躇:“地,不是唯一的问题。如今各地大寺……除了圈地,还有些更难启齿的事。”

赵桓目光微动,坐回原位,手中檀珠轻轻拨了一颗:“说。”

慈济法师犹豫片刻,终于低声道:“陛下可知,如今江南五州、乃至蜀中、湘地的一些大寺庙,除了圈地营田,还在……私设僧兵。”

“嗯?”李纲眉头一跳,声音都低了几分,“你说什么?”

“贫僧不敢妄言。”慈济苦笑了一声,“可这是实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