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西游:吾破池而出,掀翻灵山 > 第232章 到比丘国 城中小儿

第232章 到比丘国 城中小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摆放着一个鹅笼。

笼上还盖着彩缎,瞧着颇为讲究,这景象实在令人心生疑窦。

唐僧也注意到了,不解地问道:“徒弟们,这地方的人家,为何都把鹅笼摆在门口?”

猪八戒先前只顾着,看两旁的吃食铺子。

闻言才抬头细看,果然见一排排鹅笼整齐地放在门前。

还有彩缎遮盖,便笑着打趣道:“师父,依我看呐,想必今日是个难得的黄道吉日。

宜结姻会友,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贺礼呢!”

孙悟空却面色一沉:“乱谈!哪有家家户户同时送礼的道理?

定是另有缘故,待我前去看个究竟。”

唐僧连忙拉住他:“悟空,莫去!你这副嘴脸太过丑陋,别再吓着旁人!”

“师父放心,我变个模样再去!”

孙悟空说罢,捻诀念咒,身子一晃,摇身变作一只小小的蜜蜂儿。

“嗡嗡嗡”地振着翅膀,灵活地钻进一个鹅笼里查看。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不由得心头一震——

笼里哪是什么鹅,竟坐着一个小孩儿!

他又接连飞到旁边八九家的鹅笼里,无一例外,每个笼子里都坐着个男童!

这些孩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约莫五岁,有的在笼里咿咿呀呀地玩耍。

有的受了惊吓似的啼哭,有的正拿着果子小口吃着,还有的已经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

孙悟空心中大惊,急忙振翅飞出鹅笼,在僻静处变回本相。

快步回到唐僧身边,沉声道:“师父,那笼子里装的全都是些孩童。

大不过七岁,小的约莫五岁,不知是何缘故……”

唐僧闻言,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正思忖间,抬头已来到一座衙门前,只见牌匾上写着“金亭驿馆”四个大字。

唐僧定了定神,说道:“徒弟们,咱们先进这驿馆歇息吧。

一来可以向馆中人问明这鹅笼的情由,二来喂饱白马,三来天色已晚,也好在此投宿一晚。”

沙僧连忙应道:“正是!正是!咱们快进去吧!”

师徒四人一同走进驿馆,早有接待的官员通报给驿丞。

那驿丞闻讯赶来,见了唐僧一行,连忙上前行礼,恭敬地请四人入座,问道:“长老自何方而来?”

唐僧合掌答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之人,如今行经贵地,带有通关文牒,想借此驿馆暂歇一晚。”

驿丞连忙吩咐手下奉上香茶,又安排了当值官员好生接待。

唐僧谢过,又问道:“不知今日能否入朝面圣,倒换关文?”

驿丞拱手道:“长老有所不知,今日天色已晚,宫门将闭,须得明日早朝方能面圣。

长老且在敝衙宽住一晚,歇息歇息。”

不多时,驿丞又安排了斋饭,请师徒四人用餐,随后吩咐当值官引他们去客房安顿。

众人坐下闲聊时,唐僧想起那鹅笼之事,忍不住开口问道:“贫僧有一事不明,想向尊者请教——贵地养育孩儿,莫非有什么独到之处?”

驿丞闻言,有些疑惑地答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养育孩儿皆是父母精血所化,怀胎十月,待时辰到了便生产。

生下后哺育三年,渐渐长成。

这与天下各处又有何不同?怎会有什么独到之处?”

备用网址点击保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