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清宫秘史十二章 > 第204章 洪秀全与拜上帝会(1)

第204章 洪秀全与拜上帝会(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乱世出英雄”,这句千古名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复得到了印证。

就在道光皇帝为严禁鸦片进口,与英国人展开殊死较量,却惨遭西方列强无情暴打的岁月里,

在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一位日后搅动风云的“牛人”,正悄然孕育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运动。

此时的这场运动,恰似雨后破土而出的禾苗,尚处于萌芽状态,

这位初露锋芒的“凤雏”,便是后来几乎将大清江山搅得天翻地覆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

自古以来,想要推翻一个腐朽不堪的王朝,民间常说“趁他病,要他命”。

1842 年,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自此,本就苦难深重的老百姓,更是陷入了“热油烹身”的绝境。

试想,连道光皇帝都在列强面前认怂下跪,对西方列强拱手称臣,普通百姓又怎能有活路?

就在这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1843 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三年,

屡试不第的落魄考生洪秀全,在当地创立了拜上帝会。

这一组织,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迅速吸引了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

有人说,农民造反人数的多寡,关键在于朝廷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

若是皇上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自然少有人造反。

可一旦皇上无法保障百姓的基本生存,那揭竿而起的人便会如潮水般涌现。

洪秀全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顺势创建了拜上帝会。

“既然老一套道德经、三字经走不通,那干脆抛弃重新选择新的信仰好了。”这是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的原始动力。

能够打烂旧习俗,创建一个新团体,洪秀全是如何做到的呢?

“……”

说出来,你或许会觉得难以置信。

单从科举成绩来看,洪秀全实在称不上是个聪颖过人的人。

自 16 岁起,他便踏上了考秀才的征程,这一考,便是漫长的十多年。

直至 三十岁的时候,他依旧未能跨越秀才这道门槛。

据统计,他至少参加了 4 次考试,然而每一次,都只能无奈地接受名落孙山的结局。

在古代,考秀才乃是学子踏上仕途的最初级身份,只有顺利考中秀才,才有资格进一步参加乡试,去角逐举人的功名,

成为举人后,方可继续考贡生。

备用网址点击保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